革兰氏染色是一种常用的细菌染色方法,用于区分细菌是否具有革兰氏阳性或革兰氏阴性特性。用铅笔或标签笔在涂片上写上标记,并将其晾干。革兰氏阳性细菌会呈现紫色或蓝色,革兰氏阴性细菌则呈现红色。-染色过程中要避免细菌涂片的交叉污染。
革兰氏染色是一种常用的细菌染色方法,用于区分细菌是否具有革兰氏阳性或革兰氏阴性特性。其基本步骤包括:
1. 准备细菌样品:首先需要培养并纯化细菌样品,可使用培养基进行预培养,使细菌数量增加至足够进行染色的程度。
2. 制作细菌涂片:准备一块干燥且无油污的玻璃片,取少量细菌培养物,滴在玻璃片上。用铅笔或标签笔在涂片上写上标记,并将其晾干。
3. 固定细菌涂片:将涂片放入炉中加热,使细菌固定在玻璃片上。加热温度和时间会根据细菌的特性和使用的染色方法而异,通常在60°C-70°C加热数分钟。
4. 染色步骤:
- 染色液制备:准备碘化钾-碘溶液(碘化钾1% + 碘0.2%的水溶液)和洋紫溶液(洋红1%的酒精溶液)。
- 涂片涂染:将固定的细菌涂片放入碘溶液中浸泡1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然后将涂片放入洋红溶液中浸泡3-5分钟。
- 涂片洗涤:用清水冲洗涂片,使多余的染料被洗去。
- 干燥和固定:将涂片放在显微镜热平台上或用纯酒精快速固定,使其干燥。
5. 镜检:使用显微镜,放大10-100倍观察涂片。革兰氏阳性细菌会呈现紫色或蓝色,革兰氏阴性细菌则呈现红色。
注意事项:
- 所使用的试剂要新鲜,不含杂质。
- 染色时间和温度要控制好,过长或过短的时间会导致结果不准确。
- 染色过程中要避免细菌涂片的交叉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