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除主体民族汉族以外的其余55个法定民族均是少数民族。需要注意的是,报考时在校研究生需征得所在培养单位的同意。此外,报名条件还需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拥护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等基本原则。
考研怎么走少数民族政策
考研怎么走少数民族政策如下:
一、2023中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
自2023年高考起,该加分项目分值由加20分调减为加15分,散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由加5分调减为加3分,2025年高考起取消加分。
2023年高考加分政策:进一步精准确定少数民族加分条件和实施范围。自2023年高考起,对考生申请享受少数民族加分政策的资格条件实行户籍、学籍和实际就读年限二重认定。
二、中考加分政策简介
是报考省属高校时的加分政策。不同省份的加分政策不同。一般来说,初中阶段高水平运动员经市教育局组织测试认定合格后,奖励5分;归侨、归侨子女、华侨子女、台湾籍青年及侨眷高知子女照顾10分;少数民族考生照顾8分;农村户口独生子女照顾8分等。
1、烈士子女,获战区级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现役军人子女、获公安部表彰的一级或二级英模子女、驻艰苦边远四类以上地区部队现役军人或在职综合性消防救援人员子女照顾12分。
2、因公牺牲的军人,人民警察,综合性消防救援人员子女照顾10分。
3、驻艰苦边远三类地区部队现役军人或在职综合性消防救援人员子女,驻解放军总部划定的二类(含二类以上)岛屿部队的现役军人子女照顾9分。
4、一级至四级残疾的军人,人民警察,综合性消防救援人员子女,荣立个人一等功的现役军人,在职人民警察、在职综合性消防救援人员子女,驻艰苦边远二类地区部队现役军人或在职综合性消防救援人员子女照顾6分。
5、荣立个人二等功的现役军人,在职人民警察、在职综合性消防救援人员子女照顾3分。
少数民族的概念与少数民族最多的省
一、少数民族的概念
少数民族是指多民族国家中除主体民族以外的民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除主体民族汉族以外的其余55个法定民族均是少数民族。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制定和实施民族政功各民族实现平等权利,组织力量对民族名称与族群进行辨别。这项工作,就是民族识别。经过努力,科学家理清了我国民族大家庭的基本构成,确认了56个民族成分。民族识别的顺利进行,为开展民族工作提供了依据,打下了基础。
二、少数民族最多的省
少数民族最多的省是云南省。
云南是中国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除汉族以外,人口在6000人以上的世居少数民族有彝族、哈尼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等25个。
其中,哈尼族、白族、傣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独龙族共15个民族为云南特有,人口数均占全国该民族总人口的80%以上。
考研少数民族骨干计划报名条件
考研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的报名条件主要包括:
1.应届本科毕业生,无论是普通高校、成人高校还是通过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应届毕业生,只要国家承认学历,且在录取当年9月1日前能取得本科毕业证书,都可以申请。
2.已经拥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报名时需要通过学信网的学历验证。如未通过,需向教育部门申请学历认证。
3.对于获得高职高专毕业学历的人员,如果在毕业后满两年或以上,并达到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并且符合招生单位的业务要求,也是可以报考的。
4.本科结业生同样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历身份报名,已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也不受限制。
需要注意的是,报考时在校研究生需征得所在培养单位的同意。此外,报名条件还需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拥护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等基本原则。
以上信息来源于百度百科的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和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的相关资料。
考研对少数民族学生有没有优惠政策
展开全部考研除了“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外,没有照顾。
少干计划必须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少数民族考生,还需跟该地区签订定向回去工作八年的合同,毕业证中有少干计划字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