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评价在专业课和综合素质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学术研究能力、创新潜力等也将成为录取的考核指标。此改革对考生来说,意味着需要更加注重平时学术能力的培养和突出个人特长。根据教育部的数据,从2016年开始,考研的招生规模逐年增加。但是,增加的招生计划也意味着考生之间的竞争会更加激烈,需要考生提前做好准备和规划。
1. 考试科目调整:考研政策的一大改变是调整了考试科目,将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简称考研)从原来的政治、外语、数学专业课、英语等四个科目调整为政治、外语(英语)、数学(含离散数学)、专业课四个科目。这对考生来说意味着需要重新调整备考的重点,特别是对那些数学不太好的考生来说,备考数学科目会更加困难。
2. 录取方式改革:考研政策改革之一是录取方式的改革。以往的考研录取主要依据考生的高校考试总分和专业课成绩进行综合评定,综合成绩高者录取。而现在,考研录取将更加注重选拔目标,分为综合评价和单独推免两种方式。综合评价在专业课和综合素质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学术研究能力、创新潜力等也将成为录取的考核指标。此改革对考生来说,意味着需要更加注重平时学术能力的培养和突出个人特长。
3. 减少试卷篇幅:考研政策改革对考生有一项好消息是,考试试卷篇幅将减少。以往的考研试卷有A、B、C三个版本,分为28页和52页两种,而现在将减少为一份主试卷和一份专业试卷,分别为24页和40页,相对于以往的试卷篇幅,考生的答题压力会有所减轻。
4. 考试时间调整:考研改革中另一个重要变化是考试时间的调整,以往的考研在每年的12月底或者次年的1月初进行,而现在则将考试时间调整到每年的12月21日至12月25日。这意味着考生可以在寒假之前参加考试,有更多时间来复习备考,有利于提高备考效率和备考质量。
5. 招生计划增加:考研政策改革中增加了招生计划,对考生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根据教育部的数据,从2016年开始,考研的招生规模逐年增加。这意味着考生有更多机会报考心仪的高校和专业,同时也增加了考生的录取机会。但是,增加的招生计划也意味着考生之间的竞争会更加激烈,需要考生提前做好准备和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