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发展理论:包括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和大小模型等。-认知失调理论:认为个体在面对不一致的认知元素时,会产生一种不舒适的心理状态,从而通过调整自己的认知来恢复一致性。-形式运算思维理论:指人类在认知发展中从具体操作到抽象推理的转变,包括皮亚杰的形式逻辑阶段理论等。
1. 认知心理学的重点概念和理论:
- 认知:指个体获取、处理、组织和使用信息的过程。
- 认知发展理论:包括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和大小模型等。
- 认知失调理论:认为个体在面对不一致的认知元素时,会产生一种不舒适的心理状态,从而通过调整自己的认知来恢复一致性。
- 认知负荷理论:认为人的信息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当认知负荷超过个体的处理能力时,就会影响学习和记忆。
- 模式识别理论:认为人类在感知信息时是通过将信息与存储在大脑中的模式进行比较和匹配来完成的。
- 图式理论:认为人的思维方式受到一种固定的、内化的认知结构的指导,这种结构就是图式。
- 认知偏差:指在信息获取和处理过程中的常见扭曲和错误,如注意偏差、确认偏差、组合偏差等。
2. 发展心理学的重点概念和理论:
- 生命周期理论:指个体在不同阶段经历不同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包括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和贝尔纳的发展路径理论等。
-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个体的发展是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来获得新行为的,包括巴德拉的模仿和社会认知理论等。
- 情感发展理论:指个体的情感经历从简单的快乐和悲伤到复杂的情感体验和调节能力的发展过程,包括赛门的情感社会化理论等。
- 形式运算思维理论:指人类在认知发展中从具体操作到抽象推理的转变,包括皮亚杰的形式逻辑阶段理论等。
- 情绪智力理论:认为个体的情绪智力对于适应和发展至关重要,包括戈尔曼等学者的情绪智力理论等。
3. 人格心理学的重点概念和理论:
- 人格:指个体相对稳定的思维、情绪和行为模式。
- 人格理论:包括福克斯的特质理论、罗杰斯的自我实现理论、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理论等。
- 特质:指人格的基本构成单元,包括内向与外向、神经质与稳定性等。
- 自我:指个体对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的构成,包括自尊、自我效能、自我价值感等。
- 防御机制:指个体在面对焦虑和冲突时,通过不自觉地运用某些心理活动来减轻压力和保护自我。
- 人格障碍:指个体在人格特质和行为方式上存在长期和显著的不适应,如抑郁性人格障碍、边缘性人格障碍等。
以上是考研心理学复习的重点概念和理论的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